日前,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座谈会和颁奖仪式在北京举行,我市杨爱公、杨会芳荣获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。
今年92岁的杨爱公是涉县辽城乡石门村村民。作为一名党员,杨爱公怀着对党和革命先烈的一片赤诚之心,从22岁起便开始为左权将军守墓,一守70年,践行了无私奉献、勇于担当的初心使命。
1942年10月,晋冀鲁豫抗日殉国烈士公墓在涉县石门村落成。时年13岁的杨爱公亲眼看到左权将军埋葬于此,幼小的他便暗下决心,将来为左权将军守墓。之后,他经常到墓区巡视,清扫垃圾、修剪花草树木,一边务农,一边守墓,70年如一日,始终守护着左权将军墓,从未改变。他不仅是义务守墓人,还是义务讲解员。多年来,他带领儿媳妇,每年为前来的群众讲述英雄故事,来此地缅怀英雄、接受红色教育的群众达10余万人次。2015年4月,杨爱公入选“中国好人”。
杨会芳出生于曲周县侯村镇五塔村一个贫困家庭,今年27岁,是家里的独生女。
她的母亲患有先天性痴呆,生活不能自理,并且无法用语言与别人交流,父亲在杨会芳6岁时突发脑梗瘫痪在床。在亲友的帮助下,杨会芳小小年纪便担负起了照顾双亲的重任。2012年,杨会芳考入邯郸学院曲周分院。为了在完成学业同时照顾好父母,她毅然带着患病父母求学,她的事迹感动了社会,其所在学校的领导、老师和同学以及爱心人士,纷纷向她伸出援助之手,不仅给了她物质上的帮助,更有精神上的鼓励和支持。如今,杨会芳又把爱传递下去,用爱滋养他人。近年来,她为白血病患者捐款,到农村养老院慰问孤寡老人等,向困难人群奉献爱心。杨会芳孝老爱亲、自强不息、乐观向上的精神成为广大青年学习的楷模,她曾荣获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、中国青年五四奖章、“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”等荣誉。